当年曹操杀了孔融之后,就遭到了当时天下的儒生的声讨。曹操被民间黑化有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件事。毕竟当年的秦始皇杀了一个儒家的淳于越就被天下的儒生黑了2000多年,曹操又杀了儒家的老祖孔子的子孙,那肯定被那些儒生骂的很惨啊。
在当时的汉朝,提倡的就是“以孝治国”,毕竟百善孝为先。当时的孔融的地位如果换成现在这个时代的话,那孔融可算是一个大明星了。
想必大多数人都知道“孔融让梨”这个故事吧,主要就是宣扬小辈要有“尊老爱幼”的道德观念。但是大家在上学的时候都只听老师说到“孔融让梨”的故事之后,就没有说过后面的故事了,所以也就导致了现在有很多人都不知道“孔融让梨”之后的故事了。
一般来说,历史中的那些名人,总会做一些了不得的事情,但是大部分,终其一生都不是特别如意。
例如:历史中的匡衡有着“凿壁借光”的故事,还有着“砸缸救人”的司马光,但是他们长大之后的名声其实在历史中都是比较差的,其中匡衡虽然获得了一个很高的官位,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获得了贪污的罪名,导致了自己的晚节不保,司马光和当时著名的诗人王安石是一对死对头,并且司马光还是一个顽固的守旧派。虽然孔融的名声相对于比他们好很多,但是孔融处在三国乱世之中,所以孔融最后的结局解释非常凄惨的!
孔融是一个非常知书达理并十分重视道德伦理的一位儒生,并且以重镇诚实为自己的底线。孔融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儒家的祖师爷孔夫子的后代,是孔夫子第二十世孙。所以孔融和儒家有着非常深的关系。
不仅如此,孔融从小就是饱读儒家的书卷,在孔融的心中,儒家提倡的理论是神圣的,并且不容侵犯。
所以孔融在自己的仕途中一直坚守自己的初心,在面对董卓时,孔融不仅不对董卓进行阿谀奉承,甚至还对董卓言辞过于激烈,并且匡正直言,导致了被董卓怀恨在心,最后被发配到了黄巾军中比较猖獗的北海国中担任了国相一职,在三国故事中孔融被称为“孔北海”就是因为起源于这件事情上。
后来,曹操和袁绍变成了对立面时,孔融一直都不原因去取悦这种权臣,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曹操将汉献帝挟持之后,孔融这才在曹操的手下担任职位。
虽然这个时候朝廷中属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状况,但是孔融还是将曹操视之不见,对曹操经常进行抨击,甚至还广交名人志士,在朝廷上推举贤才,正是因为这些举动导致了孔融的名声非常的大,孔融在朝中将这些事情能得风生水起,为了匡扶汉室经常在对曹操是各种侮辱谩骂,但是孔融在平常的献策中也是比较恪守礼数。
虽然孔融的文章写得很好,但是却经常与曹操对着干,大多都是对于曹操的挖苦或是讽刺,导致了曹操将他视为了眼中钉。
对于曹操北伐的事情,孔融曾极力的进行了反对,甚至还讽刺曹操,既然你想要攻打乌恒,那不如把肃慎和那些经常偷盗苏武的牛羊的那些丁零一起讨伐了吧,曹操听了之后十分恼怒。后来,曹操觉得酿酒的话会浪费粮食,所以决定下禁酒令省下粮食,但是孔融却在那里说,只禁酒的话没什么用。
最终,曹操处死了孔融,虽然曹操对于人才很是爱惜,但是孔融却不愿意自己为曹操办事。
孔融的一生都在践行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,在乱世之中还是一如既往的坚守自己的本心,所以导致了他在这乱世之中丢掉了性命。
但是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,竟然是孔融还有名声说他不孝,这一点其实源于他的父母。
因为孔融觉得他的出生只不过是因为当初自己父亲的情欲发作,导致了自己的母亲怀了自己。而对于母亲,他觉得就像是他被寄存在母亲的肚子里,当他被生下来之后,他们也就没了什么关系。
而曹操杀害孔融是就是借用的这个理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