贝多芬创作《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》时,正值他与他的学生,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,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。他一生中这“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”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。
这首曲子可以说是小提琴协奏曲体裁的巅峰之作,且融合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风格,既具有古典音乐的严谨和优雅,又具有浪漫主义的激情和想象力。贝多芬的庄严尊贵不同于柴科夫斯基的幽怨缠绵,也不同于门德尔松的清新脱俗和勃拉姆斯的深沉激情。
这次第二乐章的华彩部分乐队进行了重新演绎,小提琴和定音鼓的对话仿佛一对男女的爱情絮语。19岁的小提琴演奏家有点儿穆特年轻时的影子,但刚开始还是稍显紧张,不过第三乐章已经带有大家风范的自由和享受了。旁边还是昨天的小伙儿,不同的是他今天带的是贝多芬的两大本厚厚的谱子,依旧虔诚置于膝上未曾翻开…
每次听贝多芬的交响曲都会默默感叹,怎么会有人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!很多人都说《第七交响曲》第二乐章在人们心中就是贝多芬,所有他艺术上的特点在当中暴露无遗,有思考有欢笑,有低沉有昂扬,但更多的是生的力量和死亡的必然,从单纯到复杂,从迷茫到坚定,所有的心态转折都被抓紧,留下轨迹,最后消失…可能也是祖宾梅塔选择这首曲子的原因吧。一点深情,三分浅土,半壁斜阳,我觉得贝七比贝五的精神内涵更阔大,容纳成功,亦容纳失败
P.S:后四张是“哪都有我”系列…朋友们纷纷发来照片赞扬我这次钱花得值,哪有大师哪就有我
2北京·国家大剧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