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.6万亿元,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十;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99.41亿元,同比增长9.7%;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40元,同比增长9.1%……
2021年,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,南京全市上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和省委、省政府决策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,经济运行保持了“稳定恢复、质效提升、韧性增强”态势,主要呈现“稳、新、进、好”四个特点,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,实现“十四五”发展良好开局。
南京城。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“稳”的基础持续巩固
2021年,南京多项指标的总量规模取得新突破,城市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,为江苏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。地区生产总值、规上工业增加值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分别高于全国0.9、2.1、1.3、2.5个百分点。全年新增“四上”单位3050家,新增数量跃居全省首位。
2021年,南京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.2%,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1.3个、0.4个百分点;两年平均增长6.4%,分别快于全国、全省2.5个、3.4个百分点,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.3%,快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.1个百分点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.7%,两年平均增长5.2%,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。
“新”的动能加快成长
2021年,南京科技创新动力进一步激发。紫金山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基地,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(南京)正式挂牌设立,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获科技部批复,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9家,数量全省第一,南京在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四。
2021年,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超750亿元,保持江苏第一。预计全年净增高企约1300家,高企申报数、认定通过数均创历史新高,认定高企增长率位居江苏第一,年度新增高企数占江苏四分之一以上。
随着线上经济快速发展,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应用拓展,新经济加快成长。2021年,南京列统的77家电商平台合计实现交易额同比增长18.9%。全年限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速达164.7%。
南京被《环球时报》评选为“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”和“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”,在2020年营商环境国家评价中入选“标杆城市”,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。
“进”的力度持续加大
过去一年,南京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深化。供给侧方面,产业链集群不断发展壮大,软件和信息服务、智能电网产业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数量全省第一。在全国率先开启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提质升级行动。需求侧方面,投资继续发挥关键性作用,优质项目蓄能助推产业优化升级。
2021年,南京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,工业能耗实现低速增长。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机器人、集成电路、锂离子电池等低碳、智能、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产量较快增长,增速分别达119.1%、122.5%、45.4%、47.4%。
过去一年,南京发展质效明显改善,企业效益较好。1—11月,南京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.6%;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3.7%,两年平均增长27.5%,分别高于全国、全省8.6个、8.9个百分点。
“好”的成效逐步彰显
2021年,南京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.1%,增幅高于经济增速1.6个百分点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迈上7万元台阶,达到73593元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.25,比上年缩小0.03,创2009年以来新低。城镇新增就业34.52万人,超额完成全年目标。物价水平涨势温和,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.5%。
2021年,南京在民生领域的投入持续发力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比重达78.9%,在上年提高1.8个百分点的基础上,继续提升0.2个百分点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加快供给,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卫生健康支出增幅达24.4%。卫生、社会工作等民生社会领域投资增速分别达31.5%、220.5%。
南报融媒体记者 黄琳燕